谈情——《倚杖听江》读后记

感谢阿九!夸奖我不敢坦然接受,但我得说,我们许多观念的确很相似。写同人时会有一种担心,你编造的显然是原著没有的故事、感情和人物关系,那是不是ooc真的只有一半能用逻辑分析,另一半则纯凭感觉和各人不同的观点。像道长对岛主的包容,和岛主在道长面前的柔顺,逻辑上是可以讲得通的,所以我可以写,但别人是否和你我一样感觉动人,那就非常不一定了……好在你喜欢2333。我个人观点是,无论怎么骄傲和刚强的人,总会为特殊的人而柔软迁就。你知道的,在某个地方我用过这句话:“喜欢一个人,要是什么事都不肯为他做,什么东西都不肯为他舍弃,一句话一件事都不会说错做错,那还叫做喜欢吗?”但同时,为这点特殊的柔软,让人物失去本性那是绝对不能忍的!我可以写岛主在终南山陪伴道长八年,但绝对想象不出道长会放下起义失败的心结跟他去桃花岛逍遥自在。我的梦想就是读的每一个爱情故事,双方都是特别好的人,因此而值得遇到那么好的对方,并因为在一起而让彼此更好。

陈九一胡:

捧着书慢慢看完了,恩,又看完了。
实实在在的书籍、白纸黑字,果然胜过屏幕与字符。

可我很惆怅。进而想起第一次看完《倚杖》时,我似乎、也是惆怅的。


 


这种惆怅来自于八年时光的相守与别离,来自于脑海里那个舟山港口、青衫飒飒的身影,也来自于竹舍内、孤灯下、临摹的字迹,更来自于道长的“不忍”、和岛主的“不肯”。



我想象着道长的手指拂过书架的画面,也想象着他“最后看一眼竹舍”的情形,皆是不见面目的,唯有灰色的衣袍,和远去的脚步。安静又缓慢的镜头推进,用亲昵的视角,无声旁白。

如题,谈情。
夜深人静,合法肉麻。

基于过往经历与年岁所得,之余情爱自然不止遐想空谈。我所理解的“理想爱情”,恰如《倚杖》中的王黄。

这世上的人啊,再是相见如故,只要稍加相处就不难找出差异。矛盾就此滋生,于是“相见好同住难”。
而爱情,必得经历一个将差异转成默契的过程。须有人包容,有人让步。



所以道长把岛主当孩子哄,脾气再坏都能顺着毛捋。同理,几乎要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黄药师,也能在王重阳面前百般柔顺。

可“忍让”最是份苦差,也最易积怨。又所谓君子坦荡荡,可君子之交,就淡如水。人之常情是越爱,越易怨。所以才常听见诸如“我还不是为了你!”这样的恶言。


好在解决办法简单,两个字:坦荡。 
 
就像岛主只觉林女侠倾慕道长是“眼光好”,并毫不担心道长会移情别恋。(当然,岛主的自信(恋)程度也占了很大部分因素。)而道长,则是从初相见,就能毫不避讳的将对岛主的欣赏诉与他人。岛主气他不知轻重,可道长压根儿没去计较,因为好就是好,“外人道”则都是废话。 
 


好的爱情,其本质是好的人。王重阳和黄药师这两个人,好得大概要分别夸一千字以上,我选择省略。




而这,就是我所憧憬的“理想”根本,却望尘莫及,且还遥不可期。




人是比较容易为外物欢喜的,但似乎更善于为己伤怀。比如触景生情,或物伤其类。


去年还是什么时候看了《模仿游戏》,在电影院里、电影中段就开始哭,直至看到尾段图灵被判罪,和他喊出计算机的名字就彻底崩溃。这不是一篇爱情电影,却有一份爱始终在图灵心中,与他孤独作伴。


结束时,年轻的科学家们在火堆前,拿着酒瓶焚烧研究成果,他们的笑容与观望让我陷入连续好几天的低迷:原来再伟大的人也会被现实击溃,再超凡的能力也难成为自身的救赎。 




之所以提到这个,是因为看完《倚杖》终章的惆怅。因为这样好的人,这样好的爱情,却也未能得其圆满。


可究竟,又如何才算圆满?




《倚杖》是篇甜文,更十分美好。因即便是心爱之人,即便情到深处,也不迷失自我,不禁锢彼此。反而处处为对方着想,在理解之上,更尽力的去相助成全。诚如林朝英所说,“天下之大,原本不只有情爱一事”,这话放在王黄二人身上也是合的。


论武功、论才情、论胸襟、论情意,撇开这俗世烦扰国家兴亡,不论在终南山下活死人墓,还是碧波万顷的桃花岛,或是这世间的任一个地方,王重阳与黄药师都能过成一对神仙眷侣。


可真要如此,就失去了“武侠”的浪漫。




 这一遍看完我着实纠结了许久,却在写这篇后记的过程中,和自己交涉出了结果。而解我所惑的,正是那句,“天下之大,原本不只有情爱一事”。 




浪漫,是能一解现实苦闷的好酒。


满饮一壶,即得圆满。     






以上。 


2016.7.7



评论 ( 4 )
热度 ( 26 )